在90年代,台灣企業平均壽命約為13年,然而根據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表示,2020年台灣企業的平均壽命僅僅剩下7年(中國大陸企業的平均壽命則為3年)。同樣是2020年的統計資料,根據公平交易委員會的調查報告,台灣目前完成報備的直銷公司共有435家,實際還有以直銷方式繼續營業的公司則為 314家(72.18 %),其中經營超過20年的公司不到50家(15.9 %),而經營超過 30年的公司更僅僅只有9家(2.8 %)。
企業憑藉什麼經營得久?
企業能夠經營得久背後象徵什麼意義?企業要經營得久要具備什麼條件?是產品要非常強、獨一無二,還是公司財力要雄厚,手臂要很粗?我認為,一家直銷公司要能經營得長遠,必需在消費者、經營者和公司三方之間做到 「三贏」且缺一不可,才有可以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。

只有產品熱賣夠不夠?回想台灣過往的歷史,包括魔術方塊、隨身聽、葡式蛋塔,到珍珠奶茶……都曾經紅極一時,不過隨著時代的更迭,上述大多商品都已經被歷史的洪流中淹沒。這說明二件事情,第一,一樣商品若希望可以長銷,就是要消費者願意持續埋單、掏腰包,進而創造出「消費者剩餘」(consumer surplus),簡單來說,就是對消費者而言,購買這項商品有確切價值,而且是物超所值;第二,這項商品不容易被複製取代,而且最好是可以天天使用的產品。連法公司的賜多利奶粉,就是屬於這樣的商品,研發問世超過60年,不但在台灣銷售已經超過30個年頭,長久來一直受到消費者的愛用和肯定,之後還陸續推廣到馬來西亞、中國和日本發揚光大,最重要的,60年來在免疫乳的領域中尚無其他類似商品可以將之取而代之。


